以下是含有 中橫公路的搜尋結果,共334筆
鳳凰颱風直撲東台灣,秀林鄉山區風雨漸強,新城警分局聯合軍警消11日緊急動員,深入太魯閣各村落執行預防性撤離,警車穿梭山區廣播呼籲居民撤離,場面緊張。
鳳凰颱風逼近,花蓮縣長徐榛蔚今天與賴清德總統及中央各部會連線會議,除報告即時災情,也建請中央因應馬太鞍溪再次發生泥石流漫出社區、公路,請求災後立即疏濬、搶通鐵公路等交通、以及北岸堤防向上延伸至上游社區。賴總統允諾中央協助。
為因應第26號鳳凰颱風可能對臺灣造成影響,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於今(7)日下午召開前置情資研判會議,行政院長卓榮泰要求各部會務必嚴陣以待,積極落實各項防颱整備措施。
台八線中橫公路169.7公里處,今天下午2時50分發生一起意外,有一輛裝載機行駛時,疑似不慎擦撞到山壁後翻落約100公尺溪谷,車輛瞬間起火,花蓮縣消防局獲報後出動新秀、特搜等救難人員前往救援,消防人員垂降到山谷後,發現工人已經沒有生命跡象,意外原因正由警方進一步調查。
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17日出現後,林保署23日出動機具對壩體降挖與引流減災,29日中午約11時許溢流水量逐漸增大,湖水不到1小時幾乎全數傾瀉而下,壩體隨之潰決、消失,燕子口堰塞湖警戒終解除。林保署感謝所有參與單位的專業協力與守護,施工團隊離開前,6部大怪手一字排開向山林致敬,令人感動。
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從本月23日開始進行壩體降挖減災工程,今天中午出現潰決,水流流量瞬間增加,目前空拍上游已無堰塞湖。公路局東區養護工程分局確認立霧溪水位已降低無安全疑慮後,宣布中橫公路台8線天祥至太魯閣路段預估今天下午5時開放通行,車輛放行完畢後,隨即恢復台8線中橫公路東段原有管制措施夜間道路封閉。
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地區形成堰塞湖,太管處封閉園區,公路局東區養護工程分局也持續封閉中橫公路臺8線天祥至太魯閣路段,實施交通管制,不過這幾天仍有好奇民眾試圖進入觀看堰塞湖景況,其中有不少國外遊客,警方攔下後說明,對於逗留民眾進行勸導與驅離,新城警分局加強太魯閣閣口管制點巡視。
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釀災即將滿1個月,不料溢流口下方800米處,因邊坡滑動崩塌阻塞河道,21日形成1個小型堰塞湖,且水位快速蓄滿,晚間近9時開始溢流,下游水勢變得又快又急,且水位上升淹至涵管便道路面,甚至沖毀局部結構;中央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與鄉公所昨中午及晚間共撤離47戶125人。
太魯閣國家公園驚傳安全危機!燕子口地區因天然因素形成堰塞湖,湖水蓄積成隱形炸彈,東區養護工程分局緊急封閉中橫公路台8線天祥至太魯閣路段,嚴禁人車通行。然而竟有大批「玩命遊客」無視封鎖令,執意闖入管制區只為一睹奇景,新城警分局不得不強勢出動,展開硬性驅離行動。
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17日形成後,湖水持續從一旁公路溢流、壩底滲流,因昨晚山區降雨,目前總水量為195萬噸,水位距壩頂2.94公尺。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今天上午前往視察,他說,壩體穩定,未來將以降挖方式讓水溢流,不過何時開挖及完工,待明天開標讓廠商評估才會明朗。
太魯閣立霧溪燕子口邊坡17日崩塌形成堰塞湖,湖水持續從公路溢流、壩底滲流至下游,公路局憂心下游溪水上漲恐危及太魯閣大橋行車安全,已做好封橋準備。縣府建設處表示,經監測立霧溪下游水流跟水位正常,沒有高漲情況發生,會持續觀察並與公路單位保持密切聯繫。
花蓮太魯閣立霧溪17日因燕子口邊坡崩塌形成堰塞湖,雖然水位離壩頂還有4.8公尺,不過湖水持續從公路溢流及壩底滲流,致下游溪水位持續上漲,雖然林保署認為壩體結構由大理石岩組成,預估壩體潰決不影響下游橋梁,不過公路局防範未然不排除封閉太魯閣大橋,台鐵則說目前水位還未達警戒值,考量避免交通中斷,會再審慎評估。
花蓮縣太魯閣燕子口17日因立霧溪邊坡崩塌形成堰塞湖,最大蓄水量約230萬噸,原本預估19日壩頂會溢流潰決,因壩體由大理石與花崗岩組成,縫隙孔洞較大,水從壩底滲流致上方通水及下方滲水達到平衡,延緩溢流潰決時間。
花蓮縣政府今(19)日傍晚針對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警戒公告,壩體結構呈不穩定狀態,短期內有可能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,縣府也公布高風險地帶,提醒民眾持續撤離避難,切勿靠近立霧溪河道周邊。
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因立霧溪邊坡崩塌形成堰塞湖,且水位持續蓄滿溢流,隨時都有潰決風險,太魯閣國家公園也封園確保民眾安全。不過登山部落客雪羊批評內政部高層昏庸蠻橫,為了300公尺的堰塞湖危機,就封閉3000公尺的高山區域,完全不符比例原則;內政部回應,考量近期地震頻繁釀交通動線不穩才做出封園決定。
受風神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影響,北花蓮地區今天上午9時許開始降下大雨,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水因持續從壩體滲漏,延緩壩頂溢流潰決時間,,相關工程機具正挺入山區製作便道開挖壩頂,不過中央氣象署預估明後兩天山區日雨量恐達250至340毫米之間,未來仍有潰決風險,林保署雖評估不會產生土石流,仍呼籲民眾不要到下游河床活動。
花蓮縣太魯閣燕子口因立霧溪邊坡崩塌形成堰塞湖,目前蓄水量約270萬噸,堰塞湖水流已由台8線靳珩隧道東口溢流再流回立霧溪主河道,但18日晚間壩底滲流量加大,壩體呈不穩定狀態,目前水位距離壩頂不到5公尺,若遇大雨,壩頂溢流潰決機率提高,秀林鄉公所撤離約300戶,收容所延長收容,將維持5天開設。
花蓮縣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步道一帶因土石大量崩落,導致立霧溪河道受阻形成堰塞湖,且現場水位持續上升,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評估,水位每小時上升0.7至1公尺,並發布紅色警戒。許多網友在網路上監看台8線太魯閣段的即時影像,發現凌晨水流已湧入靳珩隧道,隨後即時影像畫面停擺,引發各界關注。
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上方、立霧溪左岸山壁發生崩塌,形成燕子口堰塞湖,發布堰塞湖紅色警戒,因溪水快速高漲,恐隨時潰決,昨晚太魯閣國家公園已全園封閉、中橫公路東段封路。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早請來成大團隊現勘,目前堰塞湖溢流水已從台八線靳珩隧道口流回至立霧溪,同時已緊急洽施工廠商動用怪手,嘗試執行壩體降挖。
台8線中橫公路立霧溪燕子口河段17日上午發生崩塌,驚見新堰塞湖形成,且水位快速上升,傍晚5時已溢淹到台8線中橫公路的路面,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隨即宣布關園,交通部公路局已封閉天祥至太魯閣路段,秀林鄉公所緊急撤離民有、民樂2部落近千人,花蓮縣政府也宣布2部落18日停班停課。賴清德總統表達高度關切,第一時間立即指示行政院相關部會與花蓮縣政府保持密切聯繫,全面啟動緊急應變機制,採取即時且必要的因應措施,全力確保民眾安全。